產品分類
  • 上海自動化儀表一廠
    壓力變送器
    差壓變送器
    微差壓變送器
    精小型壓力變送器
    擴散硅壓力變送器
    單法蘭壓力變送器
    雙法蘭液位變送器
    節流裝置
  • 上海自動化儀表三廠
    熱電偶
    熱電阻
    端面熱電阻
    耐磨耐腐熱電偶
    電廠電站熱電偶
    耐磨耐腐熱電阻
    雙金屬溫度計
    一體化溫度變送器
    非接觸式溫度儀表
    儀表套管
    防爆熱電阻
    防爆熱電偶
    裝配式熱電偶
    法蘭式電熱偶
    鎧裝熱電阻
  • 上海自動化儀表四廠
    普通壓力表
    不銹鋼壓力表
    電接點壓力表
    特種壓力表
    雙針雙管壓力表
    精密壓力表
    隔膜壓力表
    膜片壓力表
    壓力表校驗器
    活塞壓力計
    數字壓力表
    電感壓力變送器
  • 上海自動化儀表五廠
    翻板液位計
    物位計
    浮筒液位送器
    液位控制器
    壓力表
    張力計
  • 上海自動化儀表六廠
  • 上海自動化儀表七廠
    閘閥
    截止閥
    止回閥
    球閥
    蝶閥
    安全閥
    調節閥
    電動閥門
    氣動閥門
    電磁閥
    旋塞閥
    減壓閥
    疏水閥
    水力控制閥
    針型閥
    襯氟閥門
    襯膠閥門
    銅閥門
    真空閥門
    排泥閥,排污閥
    排氣閥
    過濾器
    氨用低溫閥門
    氧氣閥門
  • 上海自動化儀表九廠
    電磁流量計
    渦街流量計
    渦輪流量計
    金屬管浮子流量計
    刮板流量計
    流量計附件
    腰輪流量計
  • 上海自動化儀表十一廠
    電動執行機構
    執行機構配件
    雙波紋管差壓計
  • 上海大華儀表廠
    XMT數顯調節儀
    中圓圖平衡記錄儀
    大圓圖自動平衡記錄儀
    XWF中長圖記錄儀
    EL小長圖記錄儀
    EH中長圖記錄儀
    記錄儀配件
    無紙記錄儀
    熱量顯示儀
  • 上海遠東儀表廠
    壓力控制器
    差壓控制器
    高壓控制器
    流量控制器
    微壓/微差壓控制器
    溫度控制器
    浮球液位控制器
  • 上海轉速表廠
    標準轉速發生裝置
    轉速傳感器
    轉速表
    轉速數字顯示儀
    轉速記錄儀
    接近開關
    轉換器
    轉速變送器
    手持式離心轉速表
    手持式離心轉速表
  • 上海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
    調節控制器
    壓力變送器
    智能數顯儀
    蝶閥
    孔板流量計
  • 電感壓力變送器
  • 單/雙法蘭差壓(液位)變送器
新聞詳情

年終回顧丨2024年科技工作成就盤點

來源:上海自動化儀表作者:上海自動化儀表網址:http://www.wpcbj.com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的科技創新整體實力持續穩步提升。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中,中國蟬聯;制造業增加值規模連續14年穩居全球;研發人員數量、高水平論文發表量以及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也均連續位居世界……

  這些的背后,是無數創新者以只爭朝夕的勁頭勇攀科技高峰的生動寫照。同時,我國的科技產出實現了量質齊升,體制機制改革攻堅發力,創新環境持續優化,正朝著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穩步前行。

  前沿領域多點開花,重大工程刷新紀錄。“神舟”飛天、“蛟龍”入海、“天眼”巡天、“雙龍”……這些重大科技成果不僅彰顯了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成就,更標注了中國的科技新高度。

  國之重器云集

  2024年2月,我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確認世界宇宙線源,并從中找到了能量高于1億億電子伏宇宙線起源的候選天體,加快解開高能宇宙線起源這一世紀之謎的進程。

  2024年3月,《細胞》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一項新成果,標志著我國科學家破解了葉綠體基因“轉錄機器”構造這一科學界公認的世界性難題,補上了細胞“CPU”一塊拼圖;同月,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復粒稻“三粒一簇”的遺傳奧秘,為培育高產水稻新品種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路徑,成果發表于《科學》雜志。

  2024年9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自主研制的水冷磁體,成功產生42.02萬高斯的穩態磁場,打破了2017年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水冷磁體創造的世界紀錄,成為國際強磁場水冷磁體技術發展新的里程碑。

  2024年11月,“中國天眼”FAST發現的脈沖星數量已突破1000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數量的總和。該項發現大大豐富了脈沖星的種類和數量,對于理解脈沖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重大工程推進

  2024年,從嫦娥六號搭載國際載荷探測月球,到“蛟龍號”接受外國科學家參與科考,一次次國際合作的成功實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科技領域共謀發展、共享成果寫下生動注腳。

  2024年2月,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這是我國在南極繼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之后的第五個科考站,也是新時代我國建立的一個常年科考站。不僅填補我國在該區域科學考察空白,也為各國研究地球系統中的能量與物質交換、海洋生物生態和全球氣候變化提供重要支撐。

  2024年6月,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于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志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月球背面采樣返回。

  同月,歷時7年的全球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開通。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是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2024年11月,由中國船舶等多家單位完成設計建造的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夢想”號鉆采系統國際鉆深可達11000米,具備4種鉆探模式和3種取心方式。“夢想”號的成功建造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

  體制機制創新

  科技體制改革是構建支持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是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的關鍵舉措。2023年,黨中央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成立中央科技委員會,重組科學技術部,實現了國家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的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中央科技委員會成立一年多以來,加強政策、計劃、資源等統籌,著力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加快啟動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國家科技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決策效率大大提高,我國科技事業呈現出一片新氣象。

  2024年,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的位置升至第11位,研發經費投入總量躍居全球二,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通過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在量子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賽道和戰略必爭領域加速布局。

  為了加強科技資源統籌布局,按照“以需求定任務、以任務定經費”的原則,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建立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統籌安排使用機制,部署啟動一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研發計劃,強化科技成果的“實戰性”。

  創新生態加速

  這一年,我國持續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加速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深入推進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破除“唯論文”評價,用研究成果“說話”;不看“帽子”看方向,讓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全鏈條培養,讓青年才俊挑起“科技強國”大梁。

  這一年,我國堅持涵養優良學風作風,厚植支持創新的沃土:促進科技類社會團體發揮學術自律自凈作用,助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科研單位科研誠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則為健全科研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提供指南;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倫理指引進一步厘清“可為”與“不可為”,力促科技向善。

  回首2024年,中國科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不僅鞏固了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的地位,更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25年揚帆起航,我國將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堅定的步伐,繼續書寫科技創新的輝煌篇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