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詳情
廣東出臺12項措施 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2月11日,廣東省政府公布《關于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互促互強,打造優勢產業鏈條、產業集群、融合示范載體和產業生態圈,為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措施》明確,到2027年,廣東省將圍繞產業鏈打造質量穩鏈強鏈標志性項目,建成180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點;培育200家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推動70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落地。
《若干措施》共12條,聚焦推動制造業與科技服務、設計服務、人力資源、質量服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融合發展,并提出培育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在推動制造業與科技服務融合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圍繞集成電路、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新材料等重點產業,推動制造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建設一批概念驗證和中試驗證平臺。到2025年,建成30家到50家省中試驗證平臺;到2027年,現代化中試驗證平臺體系基本建成,中試公共服務能力在國內處于水平。
在推動制造業與設計服務融合方面,廣東支持引導制造企業重視和加大工業設計投入,以設計消費和制造。到2027年,新增培育200家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在推動制造業與人力資源融合方面,支持人力資源機構積極服務制造業轉型發展需求,加大對電子信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等產業集群人力資源的服務保障力度,積極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舉辦省人工智能大賽,打造人才引育平臺。
在擴大對外開放方面,《措施》提出依托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國家重大戰略平臺,攜手港澳共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高地。其中,支持橫琴聯動澳門打造科技創新平臺載體,發展跨境電商,構建優質法律服務體系。支持前海深化金融業開放創新,謀劃布局人工智能、規劃設計、文化創意等新一批集聚區。支持南沙航運服務、科技服務、特色金融、國際貿易、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延伸發展。支持河套建設一批研發服務、測試驗證、中試轉化平臺,推進粵港檢測認證合作。
強化政策保障,護航融合發展。廣東將統籌財稅、金融、土地等資源支持政策落地,完善統計監測體系,并鼓勵行業協會發揮資源對接作用。《措施》指出,各地、各部門需將生產性服務業納入發展規劃,確保政策措施有效。對服務型制造、工業領域平臺經濟等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引導新模式新業態健康可持續發展。
|